很多人认为,利润至多是一种必要的恶,越少越好。
因此,在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过程中,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。这必将大大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率,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。
从国际形势看,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,国际形势总体稳定,我们完全有可能争取到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。世界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,我国可以发挥国内市场空间大和产业化能力强的优势,利用在部分领域接近或达到技术前沿的条件,通过加快创新驱动发展,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实现跨越式发展。有关改革方案制定部门或单位必须切实弘扬调查研究之风,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。根据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阐述,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,不论是从消费、投资、出口方面看,还是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、生产要素相对优势、资源环境约束等方面看,都将出现一些重大的趋势性变化。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,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。
强化督促评估,落实督办责任制和评估机制,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,督促检查就跟进到哪里。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。根据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阐述,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,不论是从消费、投资、出口方面看,还是从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、生产要素相对优势、资源环境约束等方面看,都将出现一些重大的趋势性变化。
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,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。强化督促评估,落实督办责任制和评估机制,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,督促检查就跟进到哪里。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。必须认识到,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,必须继续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,继续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,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,坚持一心一意谋发展、咬定青山不放松。
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,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,推进城乡统筹发展、产城融合发展,加快形成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体系。我国存在大量新的增长点,发展潜力巨大。
改革方案出台后,必须狠抓落实。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地方、基层、群众的首创精神,认真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,从中寻找制定最佳改革方案的思路和办法。同时,要着力促进消费、投资、出口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经济增长。对于推出的每一项改革举措,都要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、分析,并把结果反馈给有关政府部门,以推动相关部门职能的转变和优化。
无论是具体改革举措还是总体性改革方案,都要注重改革细节的设计,同时广泛征求相关部门以及地方的意见,确保改革方案质量。要根据市场供求变化和区域比较优势调整农业生产结构,不断拓展农业多功能和增值增效空间。要坚持守住底线、突出重点、完善制度、引导舆论的基本思路,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,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,更加重视社会大局稳定。 (作者为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) 来源:人民日报 进入专题: 新常态 。
市场要活,就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,主要靠市场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。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,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,促进国际国内市场深度融合。
从激发民间投资活力、推动企业兼并重组、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入手,加快行政审批、投资、价格、垄断行业、特许经营、政府购买服务、资本市场、民营银行准入等领域改革,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。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,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、协同发展、共同发展。
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,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,总结今年经济工作,部署明年经济工作,为我们在新常态下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。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,扎实做好大气、水、土壤等污染防治重点工作,切实做到源头严防、过程严管、后果严惩,治标治本多管齐下,朝着蓝天净水的目标不断前进。坚持问题导向,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大、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突出问题,推出既有利于解决当前问题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。要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,唯一的出路就是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,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、拼消耗的粗放经营,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、注重提高竞争力、注重农业技术创新、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。着力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,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,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,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。必须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,奋发有为,真抓实干,着力完成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。
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。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、进口和出口平衡、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,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。
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诚然,我们也面临不少新挑战,但总的看,机遇大于挑战。
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,促进社会和谐稳定。从国际形势看,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,国际形势总体稳定,我们完全有可能争取到较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。
要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,唯一的出路就是坚定不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,从主要追求产量增长和拼资源、拼消耗的粗放经营,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、注重提高竞争力、注重农业技术创新、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。重点实施一带一路、京津冀协同发展、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,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。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、四中全会精神,分析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,总结今年经济工作,部署明年经济工作,为我们在新常态下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。总之,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,最需要的是打破惯性思维,既摆脱速度情结换挡焦虑,又切忌安于现状无所作为,而应历史地、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,积极适应新常态,科学引领新常态,深入研究新情况,主动采取新措施,努力推动新发展。
完善扩大出口和增加进口政策,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,巩固出口市场份额。但必须看到,目前不论是在生产成本方面还是在资源环境方面,我国农业发展都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。
加快推进改革开放 改革是发展的制胜法宝。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。
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 经济发展新常态已经成为时下人们谈论经济形势时常用的一个名词。积极发现培育新增长点。
然而,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及在新常态下如何推动经济发展,却是一个并不容易把握的重要问题。过去,我国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,成为锁在柜子里的宝贝。创新要实,就是要推动全面创新,更多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。各地区应找准主体功能区定位和自身优势,确定工作着力点。
围绕解决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推进改革。同时,要着力促进消费、投资、出口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经济增长。
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传统研发体制阻碍成果转化。对于推出的每一项改革举措,都要对落实情况进行跟踪、分析,并把结果反馈给有关政府部门,以推动相关部门职能的转变和优化。
需要明确的是,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,绝不意味着当前经济建设不如过去那么重要了、在发展经济方面可以松一口气了,甚至可以任由经济增长下滑而无所作为。坚持问题导向,针对经济下行压力大、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等突出问题,推出既有利于解决当前问题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。